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希腊国债)违约互换也称贷款违约保险(CDS)冲破200点,由于信贷违约掉期的价差随着金融信用下跌而上升,而于信誉提升时下跌,也就是说希腊政府极有可能已经无力还债了。随着事态的发展,希腊政府确实已经破产了。
然而希腊是怎么破产的呢?故事要从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前说起。1998年,11个欧洲联盟成员国达到了欧元趋同标准,由此欧元区也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出现而成立。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而当时的希腊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于是这时候我们的女主角出场了,上世纪90年代,在歌尼·劳迪亚蒂丝的引导下,高盛和希腊做了一系列货币“掉期”交易,使希腊可以用有利的汇率来记录部分债务。到2001年这些汇率不再诱人时,劳迪亚蒂丝帮助希腊建立了一种不同的交易,使希腊政府可以继续为会计目的而使用有利的汇率。她制定的复杂的长期安排使希腊能够把债务转换成欧元然后以更优惠的利率重组债务,通过此举降低希腊的未偿债务。从而降低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使希腊达到加入欧元区的标准。直到希腊的财政受到公共市场的严格审查,这项交易才为世人所知。知情人士说,高盛因为建立这笔交易和数年中的一系列相关交易,将最高3亿美元纳入了囊中。劳迪亚蒂丝也于2000年成为高盛的合伙人。
此外希腊历年就有财务造假的恶疾,如1998年的财政赤字为4.1%,而报告仅为2.5%;1999年赤字占比为3.4%,报告仅为1.8%
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了重创,希腊国内经济本来就十分糟糕,原先一直躲躲藏藏的债务问题也瞒不下去了。2009年12月8日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12月11日南非第一标准银行发布了一份耸人听闻预测报告,声称: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的经济状况已经不能容忍,爱尔兰和希腊走出危机的能力值得质疑。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不得不在2009年12月11日站出来跟民众表白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希腊的债务问题是自身原因造成的,与全球金融危机无关。他声称希腊政府不会拖欠债务,并明确承诺消减预算赤字,而且信誓旦旦的表示将“修补希腊经济,打击腐败等顽疾”、“准备好做出有力而且重大的改变,促使我们国家在新时期取得进步”、“确保我们拥有稳健经济”等。于是希腊推出一系列政策,如延长退休年龄(是不是和现在欧洲某国很相似啊),推行财政紧缩政策,向欧盟寻求援助等。然而现实很打脸,即使已经采取一系列紧缩措施,因为积重难返希腊的失业率仍然不断上升。2010年11月9日 希腊政治领导人批准新政府,帕潘德里欧下台。
欧元区财长要求希腊和议会批准为新的紧急救助采取更多措施。
后续:
希腊退出欧元区,或简称希退,是指希腊自欧元区货币联盟退出的可能议题,主因是该国日益扩张至难以收拾的公共债务。金融界在针对此问题的争议与讨论时,通常会将其简称为“Gexit”或“grexit”,即Greece和exit的混成词。这个词是花旗集团的首席分析师威廉姆·比特和易卜拉欣·拉赫巴(Ebrahim Rahbari)在2012年2月首先提出的。此提案的支持者认为,希腊与欧元脱钩,重新使用希腊德拉克马的话,将大幅促进当地的出口与旅游业,也能振兴国家经济,同时能阻却昂贵的进口货;反对者则认为,此提案将使得希腊民众的生活更加困难,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会破坏与损害欧元区的信誉,使希腊被列为非欧盟成员国。
2015年1月27日,在希腊议会提早改选的两天后,激进左翼联盟的党魁阿列克西斯·齐普拉斯组成了新政府。他任命雅尼斯·瓦鲁法克斯为新的财政部长,此为处理该国政府债务危机的特别重要职位。此后,希退在未来的可行性就开始被广泛讨论。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为脱欧派胜利,触发一连串其他国家中主张脱欧者的机会,让主张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想法再度浮上台面也有了极大的支持点。更有人主张希腊应该脱离欧盟,但现实面也不太可能脱离欧盟,因为要付出的“分手费”可能使希腊面临比国债危机更糟的问题。欧元也有可能走入历史。
中国队入场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小米公司、工商银行、国家电网、中远海运、复星集团、华锐风电等相继进入希腊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希腊总投资金额的40%来自中国。
中国资本在借助希腊完成全球化布局的同时,不经意间也带动了希腊经济的发展,为希腊走出经济危机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仅在2018年上半年,希腊发放了近3000张黄金签证,中国申请人数达到1395人,约占总数的一半。如果以最低金额25万欧元算,上半年中国人花费在希腊的购房金额就高达3.5亿欧元。债务危机爆发后,几近腰斩的雅典房价,也在2018年进入了快速上涨通道。
希腊的经济危机,生生被中国人的“买买买”给救了出来!!!